误导了客户的一句话:“雇主责任险的赔款是给企业的,能规避企业的风险。团意险的赔款给员工后,员工还有权向企业要求法律赔偿。”因为这句话,客户拒绝了团意险。
一、走出误区,认识“真正”的雇主责任险。
误区:“雇主责任险的赔款是给企业的,能规避企业的风险”
关键问题:什么能赔?能赔多少?
雇主责任险要点
1、法规上该企业赔付的,雇主责任险才负责。
2、企业赔付的法律责任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
3、认定为工伤的要素包括: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原因。以及上下班途中。
4、雇主责任险中伤残的赔偿比例是按条款执行。
5、企业赔付的标准按当地政府标准。
工伤保险,雇主责任险的赔付范围实际如下:
一、死亡和1-4级伤残。企业不需赔偿,雇主责任险不赔。
二、5-10级伤残。企业需要赔偿(一次性再就业补偿金),雇主责任险要赔,但按条款比例赔。
三、医疗费用。企业不需赔偿,雇主责任险不赔。
四、停工留薪。企业需要赔偿,雇主责任险要赔,有免赔额。
关于医疗费用
雇主责任险
优点:理赔范围宽,比例高。
缺点:认定为工伤才赔。
团意险
优点:是否工伤都能赔付,操作简单。
缺点:按医保标准,赔付比例低于雇主险。
共同点:限额里赔付。
优劣对比:无明显差距。
关于雇主责任险的24小时扩展责任
原则依然是:被保险人是企业,当企业依法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时候,雇主责任险才会赔偿。
所以,雇主责任险24小时责任对于员工因私发生事故不赔偿的理由是: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合同中必须载明,此种情况企业要赔偿员工。现实中企业不可能和员工签这样的劳动合同。
因此,24小时扩展责任是达不到团意险的功能的。
关于上下班途中
条例原文“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伤害事故的。”
自己摔倒、自己单车事故、有责任的交通事故等都不能算工伤,今日保条雇主责任险不能赔。
二、团意险“不可替代”的作用
误区:“团意险的赔款给员工后,员工还有权向企业要求法律赔偿”
关键问题:现实中,企业只承担法律赔偿能行吗?
实例中,员工和家属提出的赔偿要求,通常要高出《工伤保险条例》中企业承担的标准。在压力下,企业常常选择妥协,尽快了结。这属于法律责任外的人道赔偿,雇主责任险不负责,但团意险可解决。
真实案例
1、某厂工人触电死亡。工伤基金赔了50多万。死者家属再向企业要了30万。雇主险以30万不属于企业法律责任为由拒赔。
2、某电动工具销售公司员工在宿舍洗澡摔倒碰到瓷盆大腿动脉隔断死亡。因不是工伤,工伤基金不赔。虽然不是工伤,家属要求企业赔20万。企业为了能正常经营只能自己赔。雇主责任险不认。
3、某物业公司组织优秀员工旅游,车祸死亡1人。不能算工伤,工伤基金不赔,雇主险不赔。企业在家属要
求下赔30万。
4、某摩配厂,中午休息期间一工人在厂区骑摩托单车事故,截肢一条腿。不算工伤,工伤基金不赔,雇主险不赔。企业赔15万。
5、某橡塑制品厂员工下夜班,掉下厂外堡坎,截瘫。不算工伤,工伤基金不赔,雇主险不赔。企业赔35万。
综述
有工伤保险:雇主责任险作用有限。
团意险的作用突出:
1、不能认定为工伤的也能赔。
2、能帮企业解决人道赔偿部分。
团意险能解决企业在法律责任外的补偿。如果企业的财务预算有限,建议优先选择团意险对企业的帮助更大。
没有工伤保险:雇主险的作用突出。
企业参照《工伤赔付标准》承担所有赔偿,雇主责任险在限额内赔付,但不能代替团意险以上两个作用。
团意险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必要的补充,建议企业把雇主责任险和团意险做成组合计划更合理。
精炼内容,解决误区。
一句话讲雇主责任险:
1、有工伤保险的情况下,雇主责任险只赔5-10级伤残,作用有限。
2、雇主责任险5-10级伤残赔偿标准约为保额的50%-1%,比例不高。
一句话讲企业赔偿责任:
1、有工伤保险的情况下,(重庆)企业的法律赔偿责任在3-33.69万之间。
2、很多不能认定为工伤的事故,虽然企业没有法律责任,员工也会要求企业人道赔偿。
3、无论是否有工伤和雇主责任险,企业除了法律责任,还要解决人道赔偿的现实问题。
4、企业的人道赔偿处理不好,影响经营,不得人心。
一句话讲团意险:
1、无论是否认定为工伤、团意险都能赔。
2、团意险是解决企业人道赔偿的最好办法,不可替代。
3、团意险是工伤保险和雇主责任险的最好补充。
4、没有工伤保险情况下,团意险和雇主责任险组合对企业防财务风险作用最佳。
一句话讲工伤、雇主责任险及团意险对作用:
工伤保险解决大问题,雇主责任险解决法律责任问题,团意险解决现实问题。
全部评论